京东杯:这是电商的春天,也是电竞的春天
4月6日,2018第四届京东杯电子竞技大赛重燃战火了,作为一年内最重要的电竞赛事,京东杯除了是玩家们的盛筵,也是电商的盛筵。
要知道,在上一届京东杯举办时,京东的专题促销页面中的多款产品,早在比赛开始前数日就已经售罄,电竞比赛的能量可见一斑。
为什么电竞赛事成了香饽饽?
这不是电商平台第一次在电竞赛事上尝到甜头。
在去年的818和双十一购物节期间,京东都举办了电竞比赛,促成了不少销售。而京东赞助电竞赛事,则可以追溯到2015年,可见是早有布局。而京东赞助电竞赛事,则可以追溯到2015年,可见是早有布局。
这两年,电竞赛事突然由硬件厂商们盯着的小众项目,变成了大家都抢着办的香饽饽,甚至连官方机构都有参与。
去年7月,新华社举办了首届新华电子竞技大赛,虽然在转播、宣传等方面还比较业余,但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,无疑已经超越了赛事本身。
官方的支持,无疑给已经烧得火热的电竞赛事又加了一把油。
但电竞赛事在中国其实并不是新鲜事,算来也有十余年历史了,为什么突然成了香饽饽呢?因为这一领域的市场终于迎来了成熟期,而且几乎每个行业都相中了它的巨大潜力。
根据企鹅智酷和腾讯电竞的数据,预计到2018年末,中国电竞用户将达到2.8亿;而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等机构联合发布的《2017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》则指出,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,电竞收入占到了其中的700亿……
这些数字,实在太诱人了。游戏公司看到了未来的玩家,硬件厂商看到了潜在的用户,直播平台看到了优质的内容,政府看到了美好的产业远景,电商则看到了巨大的商机。细心观察,不难感受到具体的变化:日常消费品和汽车品牌都开始赞助电竞比赛,甚至连选手都可以成为品牌代言人,而这在过去都是不可想象的。
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电竞是体育,不再把其视为是祸害青少年的猛兽;而腾讯等大企业的大格局规划,也让电竞的市场规模稳步提升:俱乐部收入增加、赛事版权价格提高、衍生市场和核心市场共同繁荣。于是乎,电竞赛事的蓬勃发展也就不奇怪了。
电商的入局改变了什么?
电竞赛事越来越多,产业链也已然成型,但是目前的红利却更多地倾向于游戏开发商、运营商等上游企业——蛋糕虽然美味,但还需要时间去把它做大。好在情况已经有了很大进展——电商的入场,悄悄改变了现有的格局:为整个产业链提供了一个新的变现渠道。
2015年,京东就推出了“JD Game+战略”,赞助了多场电竞赛事,并开始打造电竞赛事品牌“京东杯”;2017年,京东推出了UGU全国电竞大赛;尔后又组建了职业电竞战队JD Gaming;同时,京东还先后布局了硬件厂商、直播、网吧等,整合了整个游戏产业链。
这是一组非常成功的策略。受《绝地求生》等游戏的影响,玩家们的PC需求因此高涨,京东平台上的显卡和主机销售也跟着火爆了起来。如果有人觉得这二者的联系还有点缺乏说服力的话,那人体工程学座椅的热卖,则毫无疑问是电竞策略的功劳了。
在京东入局之前,电竞产业链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广告,少部分来源于主播和明星选手代言的淘宝店铺,前者目前只能流入到强势的游戏公司手中,势难覆盖到下游的所有行业;后者更是简单粗暴的流量变现,利润太低,注定不能长久。
京东进场以后,蓬勃增长的电竞用户有了新的变现渠道,从而能够从下游向上游辐射能量。但是目前,京东所挖掘的也只是跟电竞关联度较高的数码3C而已,而且还是自己原本就擅长的领域,在日用品、食品、服饰等类目,都还影响甚微。
根据企鹅智酷的数据,电竞的主要关注人群在25岁以下,占60%;在二线城市的渗透率达到48%。这跟电商的主力消费人群有相当大的重合,可见未来仍是广阔天地,大有可为。
京东杯:电商的关键一步?
四月初举办的第四届的京东杯,升级了赛事内容,完全融入当下最热门的两款游戏——《英雄联盟》和《绝地求生》的赛事体系,这甚至让圈内的著名职业选手都按捺不住热情。
而我们也可以从本届赛事的各项变化中,窥见京东远大的目标和细致的规划。本届京东杯在全国80多座城市落地,进一步扩大了电竞的影响力。而英雄联盟项目的冠军,除了能获得10万元的丰厚奖金,更能获得LDL华北赛区唯一晋级资格,有机会成为职业赛场的明日之星,这是在为电竞赛事体系夯实根基。除了赛事本身,京东还会在参赛选手里,选拔电竞参赛选手。
要知道,京东在电竞产业的链条里,可是同时扮演着赛事组织者、电商平台和电竞俱乐部这三重角色——唯有同时发挥三种角色的影响力,才有可能将电竞的价值完全挖掘开来,而非仅仅停留在数码3C这一隅。
作为中国当前最具影响力的非职业电竞赛事,京东杯布局早、目光长远,将影响力渗透到电竞产业的每一个环节,推动着中国电竞产业的未来发展进程。它的功效远不止是提升电商销售数据这么单一,更重要的,是它利用电商的平台,将电竞的影响力放大了许多倍。
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电商平台与电竞的融合会更加细密,那时,电竞的春天才真正到来。